摘要:僧格林沁,蒙古科尔沁左后旗人,成吉思汗二弟第二十六代孙,道光皇帝妹妹的养子。嘉庆十六年(即公元1811年),僧格林沁出生在蒙古的一个贫困家庭。他自幼勤奋,跟随父,十六岁少年斩杀晚清名将僧格林沁 16岁少年遭群殴持刀反杀

很多兄弟对于十六岁少年斩杀晚清名将僧格林沁,八年后续遭残酷死刑和不太懂,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同享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,下面一起来看看吧!</p>n<p>僧格林沁,蒙古科尔沁左后旗人,成吉思汗二弟第二十六代孙,道光皇帝妹妹的养子。嘉庆十六年(即公元1811年),僧格林沁出生在蒙古的壹个贫困家庭。他自幼勤勉,跟随父亲布和德力格为地主放马。 12岁时,被送到昌图县文昌宫读书。道光五年,因被选为公主继承人而逐渐步入官场。同年十二月,他得到了走在皇帝面前的机会,并被赏赐三眼羽毛。此后,他的官职不断提高。道光三十年,皇帝去世前,僧格林沁被封为顾命尚书。九月,调往密云剿匪。他施展才华,铲除一切盗匪,被咸丰帝任命为钦差大臣。</p>n<p>满清著名僧格林沁</p>n<p>咸丰三年,太平天国定都天京。八月,派北伐军进攻京师重要地区。咸丰皇帝将努尔哈赤用过的宝剑赐给和尚格林钦,并命他率军镇压。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艰苦奋斗,数百次激战,僧格林沁战功赫赫。他击败了北伐军,活捉了太平军主将林凤祥、李开芳。他被授予“巴图鲁”称号和博多勒嘎泰亲王称号,该称号是世袭的。并赏赐一盘朝珠和一件四龙衣,从而名闻朝野,被称为“和尚王”!</p>n<p>咸丰八年,英军入侵沿海,清军在天津大沽口海战中未能抵抗。清政府在安宁派的提议下和英国签订了《天津条约》。僧格林沁闻讯伤心欲绝,坚定主张利用民族的人力来抗击西方侵略者。但遗憾的是没有被采纳。</p>n<p>1858年中英签约《天津条约》场景</p>n<p>次年,僧王奉命前往天津督战大沽口、京东,开始备战。并非孤立,英国和法国新任命的公使率领续约舰队从上海北上。到达大沽口后,他们不顾清军劝告,闯入防区。这引起了炮台官兵的极大愤慨。格林钦更加愤怒了。他亲自督兵,下令炮火,接连击毁英国军舰三艘,死伤英军士兵464人。海军司令何布受重伤,最后撤兵逃走。大沽口保卫战发生在1840年,这是自1999年以来中国军队对抗西方列强的第一次辉煌胜利。清政府对僧格林沁及其功臣给予重奖。然而,也正是由于这一战,激怒了英法联军。次年,他们携舰炮卷土重来,直攻天津、北京,并烧毁了圆明园。由于僧王带头挑起战争,清廷为了给列强谢罪,下令除掉僧格林沁的三眼翎,并免去正黄旗首领侍卫尚书的职务。满洲旗旗司令。最终,只剩下钦差大臣壹个空缺。</p>n<p>咸丰十年九月,捻军在山东、直隶地区崛起,声势浩大。清廷见事态紧急,急忙恢复僧格林沁郡为太子,赏赐他三眼翎冠,并命他率领一万清军前往山东镇压叛乱。身为百战名将的僧王接到命令后得意地想:这无非就是用大炮来杀蚊子而已。决定因素是,天兵一到,毫无帮助,就能将土匪擒获,短时刻就能立下大功。</p>n<p style=\"text-align:center;\"><img style=\"max-width:100%\" src=\"https://img.huandiyou.com/s/u/ea/eabad2ea1fba79bacd74fb0a4fb39724.webp\" /></p>n<p>然而,这次和尚王想错了。他率领的清军到达山东后,捻军根本没有和他正面交锋。他们在运动中只实行“敌来我走,敌走我扰”的战略。清军连连惨败,军心疲惫。双方“猫鼠游戏”数年多,始终没有结局。咸丰死后,同治传旨给和尚格林钦,控鲁、河南、郅直五省兵力,剿灭匪患。虽然兵马数量增加了,然而捻军依然来去不明,这让僧王很头疼。</p>n<p>直到同治四年(1865年)五月,捻军将领赖文光趁僧王急于作战之机,想出了歼敌之计。</p>n<p>据说,当年5月17日,当僧格林沁率军行至疲惫不堪的山东菏泽时,突然有人从潭马来报:得知捻军主力驻扎。就在前方不远处的高楼村!僧王听后,激动不已,十根手指头按在额头上,叹息道:“没想到,苦苦修行数年,一战就杀在了这里!”于是命曹州太守准备猪羊一千只,待大军击败后归来。</p>n<p>第二天一早,僧格林沁率领6000名骑兵、20000名步兵和500名装备步枪的“红童子兵”,如乌云压城般给高楼村冲锋。突然看到前方时常有小股捻军时隐时现,这更加证实了捻军主力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。僧王更加高兴了,命人全力攻打高楼寨,不放过任何壹个年匪!</p>n<p>经过壹个小时的行军,大军终于抵达高楼村。僧王环顾四周,只见一条小路通给一座三面环山的大村庄。村前有沟渠和防御工事。村外,城墙林立,柳树成荫,透着一股凛冽的气息。正当他冷眼旁观时,耳边忽然响起一声炮响,随后村子里的三条小巷里涌出无数捻军,呼喊着。中间是手持长枪和长矛的步兵,左右是马队。士兵们配备了短枪和大刀。如同汹涌的风暴,呼喊着官兵前来杀戮。</p>n<p>和尚王见状,急忙命人兵分三行迎战。然而,路太窄了。步兵和骑兵由于仓促而拥挤在一处,拳脚难以施展。而且,洋枪大炮还在队伍后面。正当我焦急之际,突然听到村子外堤、附近柳林深处、附近万千沟壑中传来杀戮的喊叫声。数千名捻军裹着红巾,仿佛是从地底里钻出来的。就像一群老鼠一样,一拥而上。</p>n<p>僧王立即觉悟到自己的部队已经陷入了捻军设下的陷阱,但他后悔已经太晚了。双方很快就陷入了混战。半个小时后,清军被打得粉身碎骨,骑兵全部阵亡。歼灭敌人后,僧格林沁急忙下马,在持枪的“红童子兵”护送下,匆匆逃往左侧柳林旁的一片麦田。</p>n<p style=\"text-align:center;\"><img style=\"max-width:100%\" src=\"https://img.huandiyou.com/s/u/94/94d88baa8a03a9ba323423ca9e90f01f.webp\" /></p>n<p>这时,夜幕降临,一轮新月高挂在漆黑的夜色中。依靠“红童子兵”强大的火力,残存的部队本来可以安全逃脱。没想到,忽然,柳林里跳出了无数马队。有的拿着火把,有的拿着十多丈长的秧杆。看来他们已经埋伏很久了。正当“红童子兵”们准备举枪STG时,只见拿着秧苗棒的战士们举着鞭子给他们疾驰而去。枪声还没来得及发出,苗棒的矛头就已经刺入了他们的胸口,就像挑蟾蜍一样,“红童子兵”被杀了。他们相继被刺死。</p>n<p>高楼寨伏击战已经结束,但捻军清点士兵尸体时,却没有发现僧王的踪迹。捻军首领赖文光等人不禁暗暗担忧,如果放走了僧格林沁,他们会再次尝试抓捕他。实在是太难了。就在这时,他看到壹个童心未泯的年轻人从麦田里跑出来,一手拿着刀,一手拿着官帽。赖文光接过一看,不禁大喜。这就是僧格林沁独有的三眼斑纹帽。</p>n<p>仔细询问后,他才发现,刚才他带着大军赶路的时候,看到一名官员跌跌撞撞地走进了麦田,便紧紧地跟在他身后。后来,那位官员似乎累了,蹲了下来,年轻人抓紧上前,割断了他的喉咙,但不了解他是谁,就把官帽拿了过来。赖文光听后,松了口气,急忙叫人将僧格林沁的尸体抬出来,就地焚烧。</p>n<p>那么杀死僧王的少年到底是谁呢?原来,他名叫张丕柱,年仅16岁。因误杀僧格林沁,为太平军将领林凤祥、李开芳、张乐兴等人报仇。从此他在起义军中名声大噪,山东到现在还流传着一首关于他的歌。歌谣:张皮虎,您好强,杀了大麦地里的和尚王!</p>n<p>后来,清廷惊闻僧格林沁被杀,勃然大怒,下令山东各地官员无论怎样都要逮捕凶手!</p>n<p>正所谓,说来也巧,高楼寨之战后,皮袄得到了不少赏金,于是他很快就离开了部队,回家照顾守寡的嫂子。后来,他改名凌云,娶妻生子,开了一家粮油店。可惜的是,他和兄弟喝醉后,大秀昔日荣光,居然说要杀掉僧王。他的谈话被山东巡抚丁宝桢派来的邻居密探偷听到。张皮玉被抓获,带到北京后承认谋杀和尚王的罪行。后被清廷处决。高楼斋僧王圆寂已经八年了!时值同治十二年。